【中国青年网】上外贤达学院三下乡:汇聚青春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者:杨田田发布时间:2023-07-21浏览次数:1533

中国青年网上海7月21日电(通讯员 黄爽 赵冰懿 施晶琰) 7月13日至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和工作实情实际,组建了“‘星光筑梦’助力乡村实践团”前往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岩脚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此次活动围绕实践调研、教育教学、公益助农、美化乡村与非遗推广五大主题展开,各小组重点围绕乡村文化、环境、风俗等方面展开调研,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种形式挖掘侗寨特色文化,创新开发“沉浸+”乡村文旅内容、打造“网红”打卡点和故事墙、建设打造实践团队专属抖音账号,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着力讲好侗寨故事、讲好乡村故事。

走访调研 躬行践履

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部分经济发展困难户,实践团队成员们代表学校全体学生为其送上粮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经过资料搜集与整合,形成《经济发展困难户走访报告》等材料。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经济发展困难户情况进行面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爽 供图

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实地调研,就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教育教学及农业生产四个方面制作调查问卷,通过走访村支两委、面访当地村民等方式收集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情况形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材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侗寨参与调研,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利用谈话辅以问卷方式了解当地村民生活状况与乡村发展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爽 供图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在糍粑制作、学习雕花蜜饯中感受民俗魅力,在观侗族特色建筑、走侗寨古驿道中品味侗族悠久历史,在《丝路女儿国》表演中体验民族风情,在观看侗琵琶制作中领略非遗传承的魅力。

文化下乡 播种希望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团成员分别在靖州县寨牙学校、岩脚村村部开展“文化下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准备课程,围绕基础法语、创意手工、安全知识科普等课程内容展开,探索发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英语+”“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势,深化“沉浸+”的教学特色,为岩脚村的小朋友们带来知识与温暖。

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专长,带领当地学生学习法语字母歌及法语问候用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多元文化。

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主题的石塑粘土课,通过手工制作玫瑰花,提升当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实践团结合岩脚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生动地为当地学生带来一场安全知识科普课,课上为当地学生普及防溺水、防中暑、防触电和防火灾等安全知识。

劳动教育 公益助农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要实现劳动教育向立足生活、创造生活的转变,谋求劳动教育内容与方式的生活实践性,拓宽劳动教育的社会生活场域。

实践团成员在岩脚村妇女委员会主任胡敦美的带领下前往实践团承包田进行劳作,历时两个小时,实践团队成功种下红薯苗,并完成了黄豆苗地除草任务。

美化乡村 乡绘未来

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加速乡村多元化发展。实践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围绕当地的村容村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展开考察调研,结合学科优势设计民族特色墙绘、“网红”打卡点、系列文创周边等。

非遗传承 促发新能

实践团邀请省级雕花蜜饯非遗传承人唐艳,拍摄雕花蜜饯宣传短视频。唐老师致力于雕花蜜饯的推广及传承工作,以其往期作品为例,回溯雕花蜜饯的历史、讲述雕花蜜饯的制作过程。

图为非遗文化传承人介绍雕花蜜饯的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爽 供图 

汇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沉浸式感悟乡村振兴图景,以青春之名赋能乡村振兴;带领青年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青春之我谱写时代新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青年“学思想”的境界,增强“强党性”的觉悟、强化“重实践”的导向、激发“建新功”的追求。

图为实践团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爽 供图 


上外贤达学院三下乡:汇聚青春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系列宣传链接: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星光筑梦 助力乡村”暑期实践团在靖州开展社会实践_时刻_红网 (rednet.cn)

上外贤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星光筑梦 助力乡村”到岩脚侗寨 (voc.com.cn)

助力乡村振兴!上外贤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靖州岩脚侗寨-新湖南 (voc.com.cn)